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青蛙知多少

圓滾滾的眼睛、強韌的後腿、鼓著大大的鳴囊、背部許多的斑紋,牠跳、跳、跳。猜中了嗎?對!這就是青蛙的特徵。台灣總共有33種青蛙,分成六科:蟾蜍科、樹蟾科、狹口蛙科、樹蛙科、叉舌蛙科以及赤蛙科。青蛙們都有很強的生命力,會用各種方式躲避天敵。青蛙也有各式各樣的叫聲,多為求偶用…… 感謝陳王時老師今天為我們揭開青蛙的奧秘,精采的課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青蛙的身體構造很簡單,大致上就只有四條腿和身體的部份。青蛙的前腳都較為瘦小,後腳則相對較粗壯。這是因為青蛙會以跳躍的方式來活動,和蝗蟲一樣。青蛙的骨頭其實是軟的,因此從高處往下跳不會受傷。此外,青蛙還會捕食筆自己小的弟妹做為食物。青蛙的生殖方式是靠母蛙大量產卵以提高存活率,也就是「以量取勝」。公青蛙求偶時會唱歌,吸引母蛙的注意。唱得比較大聲的青蛙表示身體較強、健康,容易得到母青蛙的喜歡。其實,青蛙有許多天敵,像是蛇類或鳥類。為了躲避天敵,青蛙發展出許多躲避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直接逃走,爬上樹冠或跳走。有些會利用天生的保護色,讓敵人認為有毒性或是被混淆;有些則是鼓起鳴囊,嚇跑敵人;有些則利用裝死的方式。說到這裡,我不由得佩服青蛙的高智商!

青蛙會利用肺和皮膚呼吸。這是因為青蛙的肺發展得比較不完全。青蛙的幼蟲蝌蚪則是用腮呼吸,就像一般的水生生物一樣。蝌蚪的呼吸構造中,入水口是在嘴巴的位置,出水口是在左前肢的附近。但是狹口蛙科的青蛙出水口在腹部的位置。青蛙的視力其實相當不好,僅能辨別物體的輪廓線,無法辨別其細節。但是青蛙對動的物體相當敏感,一看就能知道大小及可能會是什麼物體或動物。看到比自己大的就有可能是天敵,「三十六記,走為上策」。看到和自己一樣大的,有可能是同類。看到比自己小的就可能會去捕食。雖然青蛙的視力不好,但是他的鼻子和耳朵(鼓膜)功能都很好。

青蛙在游泳時眼睛不會進水,是因為他有一對「蛙鏡」-也就是與生俱來的下眼瞼。青蛙游泳時,下眼瞼會由下往上合起來,讓水不易進入。青蛙的下眼瞼是完全透明的,方便讓青蛙在水中看到外面的事物。鳥類的下眼瞼則是會從外往內合起來。青蛙的捕食動作大致上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大家常在一些介紹生態知識的電視頻道中,常看到外翻舌頭快速黏起來的方式。這種捕食的速度相當快,試用於麵包蟲、蚯蚓、蛆這類的獵物。過程差不多僅僅0.15秒左右。第二種方式是直接撲向獵物再將其吃掉。這些適用於蚱蜢這類較大的食物。除了特別的補十方式外,青蛙的皮膚也有許多奧妙喔!青蛙的皮膚會保持濕潤以獲取空氣,而且還會隨著環境、氣候甚至是情緒而變成不同的顏色。多半為變身或變淺。

青蛙的一生會經過卵、蝌蚪、幼蛙、成蛙等階段。青蛙的卵大多為黑色或白色。卵的形式有分散在水面上的、成為一團的和成串狀的。蝌蚪是雜食性,在水中吃藻類或昆蟲。到後期會陸續長出後肢及前肢。之後就會爬上水面,吻部(口部)和呼吸方式改變後,就變成了幼蛙。

蟾蜍也是青蛙的家族之一。蟾蜍由青蛙演化而來,因為生長在陸地的環境中,所以外觀就和青蛙不同。蟾蜍因為在岸邊,水份就相對比水中少很多。所以蟾蜍的皮膚比青蛙粗糙。還有蟾蜍比較不擅長跳躍,四支腳的長度都差不多長。大部份蟾蜍也具有毒性,這是青蛙叫不常有的特徵。台灣的蟾蜍共有三種,分別是盤古蟾蜍、黑眶蟾蜍以及中國樹蟾。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的繁殖期大部份都錯開,連生長的環境也不同。盤古蟾蜍多分布於高山上,黑眶蟾蜍都在平地到丘陵之間;盤古蟾蜍的繁殖期在89月一直到隔年的23月,黑眶蟾蜍則是從23月到89月;盤古蟾蜍的耳後線下方有粗粗的黑色線條,黑眶蟾蜍則有黑色的眼眶,指甲也是黑色的。有著過眼帶的中國樹蟾則和樹蛙類的青蛙習性類似,只不過骨頭結構與蟾蜍相同而被稱為樹蟾。

除了這三種蟾蜍之外,台灣還有30種蛙類。其中可以分成狹口蛙科、樹蛙科、赤蛙科和叉舌蛙科。狹口蛙科的青蛙嘴巴都較小,但是多半聲音都很宏亮。就如小雨蛙,其身長只有22.8公分左右,但是他的鳴叫聲可以傳到25公尺外的距離。這些青蛙的鳴囊都是黑色的。樹蛙科的青蛙善於爬樹,因此腳趾上有吸盤的構造。樹蛙可以分作褐色和綠色的。綠色的樹蛙中又有含白側線及不含白側線的。褐樹蛙有很大的吸盤及三角形淺色斑,艾氏樹蛙有很明顯的掌突,面天樹蛙有X形斑紋,布氏樹蛙有4條褐色縱帶,斑腿樹蛙背部則有「又」字型的條紋。可見樹蛙的身上有許多不同形狀的紋路。

叉舌蛙科的青蛙都較為粗壯,皮膚也較不平滑。其中的海蛙具有相當明顯的斑紋,很像大一號的澤蛙。赤蛙科的青蛙身體修長,多為流線型,善於跳躍、游泳。其中代表的牛蛙體形相當大,可達20公分長。牛蛙的腹部是白色的,有淡紫色的斑紋。赤蛙科的青蛙中除了牛蛙外,都有背側褶。


青蛙各式各樣的特徵是不是很有趣呢?「蟈~~」下次看到青蛙時,可以靠近一點觀察,看牠們如何快樂生活。當然,更重要的是不濫捕、不破壞青蛙的棲地,這樣我們人類才能成為牠們的好鄰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