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生物的多樣性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孕育出了許多生物,是太陽系中的綠寶石。然而,近年來臭氧層破洞、氣候變遷以及全球暖化的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和我們人類的活動有很大的關連。這一切和生態有何關聯?

這就要先從生物講起。全世界的生物估計有180萬多種,以昆蟲所占最多,維管束植物則其次。生物的演化論由達爾文提出,目前仍有一些宗教反對。科學家推測生物們共同的祖先,可能是從眼蟲等不起眼的小生物開始演化。新物種的產生,與物種隔離、時間變化都有關係,當然天擇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沒有當時白堊紀的恐龍,就沒有現在的我們。一些較無適應力的生物,也將被淘汰,這說明了生物演化的奇妙之處。

每個生物都有其獨特的基因,也就是DNA。一個個體的疾病、身體特徵甚至思考等基因,都會因為遺傳而保留下來。舉凡平底腳、高血壓、慢性病、貧血、癌症都是人類遺傳的現象。歷史上記載:有些特殊的基因甚至能有效抵禦黑死病,擁有該基因的家族因此存活。因此,每個生命體都是相當獨特的,我們要抱持著萬物平等、尊重生命的觀念。

地球上的許多環境都可以使生命生存。從極地、高山、沙漠到幽暗的海溝裡,都形成一套獨有的生態系統。有研究指出,熱帶/亞熱帶的雨林中,是生物密集度最高的地方。其次則是溫熱帶的草原,因為這些地方包含溫度足夠、水分充足等條件,使其成為生物的聚集地。台灣的生物種類占了世界的1.9%,接近五十分之一,可見寶島的稱號不是蓋的。其實,台灣包含了熱帶到寒帶的環境,使不同種類的生物都有生存的空間。溪流、湖泊、池塘、農田這些生態系統,在台灣都不計其數。

生態系的平衡和生物圈的美麗,是可以期待的;生態系和生物圈的存在與否,就要我們來決定。哺乳類動物的物種只占所有生物物種的3%左右,智人(現代一般提到的人類)更僅是裡面的一種。但是我們卻因為擁有智慧而進行開發、創造文明、破壞環境,甚至造糟蹋地球。第三世界的國家仍有少數以廉價化學藥劑DDT對抗瘧疾,但是其所造成的傷害卻得不償失。除此之外,關於冰層融化、汙染、外來種、氣候變遷、物種滅絕等生物或環境的問題,多半也是人類所致。大堡礁白化、八八風災、南亞大海嘯、布袋蓮佔據河床現在這些景象已經屢見不鮮。另外,自然問題可能近一步導致社會問題、人文問題,因為稀有的自然資源造成強烈競爭。

為了處理這些問題,就產生了京都議定書、斯德哥爾摩公約等國際公約,無不改善環境問題。生物的美麗及多樣性能否維持,就看看下一代對環境的態度了。

希望我們人人能從生活上力行環保,讓愛地球不再只是個口號!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蜻蜓的故事

主持人:
歡迎收看每周最熱鬧的節目生物大發現!我是主持人潘潘。各位知道嗎﹖我們總是在湖邊看到牠的身影,以優雅的姿勢,在水面上點水產卵而且牠還常常是配件設計的靈感來源之一呢!答案是不是呼之欲出沒錯,就是台灣水域或溼地常常見到的昆蟲:蜻蜓。蜻蜓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而且是半形變態的物種之一,所以其幼蟲稱為「稚蟲」。蜻蜓其實也是對於蜻蛉目昆蟲的總稱,到底牠有甚麼奧秘呢?今天我們請來了蜻蜓中的巨無霸—無霸勾蜓來為我們介紹蜓的故事……

無霸勾蜓小青:
各位觀眾大家好!我們蜻蜓在動物分類上屬於昆蟲綱中的蜻蛉目。這個目主要分為兩個亞目:均翅亞目和不均翅雅目。均翅雅目俗稱豆娘,兩對翅膀都一樣大。不均翅雅目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蜻蜓。蜻蜓的後翅比較長、大,且雄性的蜻蜓生殖器比豆娘明顯。

主持人:
嗯,原來蜻蜓和豆娘是相似的物種!那麼,可以請你說明如何分辨兩者呢?

無霸勾蜓小青:
當然沒問題!兩種物種雖然都是腹部修長,而且翅脈明顯的昆蟲,但是還有一些不同之處。首先,蜻蜓的複眼較靠近,豆娘的複眼之間的距離甚至超過一個複眼。再來,蜻蜓靜止時翅膀會張開,豆娘則不一定(合上並豎起來或半開)。最後,蜻蜓的腹部比豆娘含要短、粗一些。其實,也可以從稚蟲分辨。豆娘的稚蟲有三個尾鰓和直腸鰓,蜻蜓的僅有直腸鰓。

主持人:
謝謝小青詳細的說明!另外,蜻蜓有那些構造?蜻蜓的生活史有那些過程?蜻蜓交配的方法是如何?產卵的形式有哪些?

無霸勾蜓小青:
這四個問題我們分成四部分講解。
1.蜻蜓的基本構造和昆蟲沒有任何不同,就是頭胸腹三個部位,前、中、後胸各一對腳,中、後胸各一對翅膀。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蜻蜓的眼睛是複眼,就是有許多很小很小的眼睛所構成。蜻蜓眼睛上半部是遠視,下半部是近視,很有趣吧!蜻蜓是肉食性,所以腳上的細毛、尖尖的大下巴對於在空中捕食獵物是非常有利的構造。其實,雄性的蜻蜓的生殖器官有兩個,之後抬到較配時會再詳細說明。

2.因為蜻蜓屬於不完全變態中的半形變態昆蟲,所以其生活史會經過卵、稚蟲、成蟲等三個階段。其實以蜻蜓而言卵和稚蟲中間還有一個階段:前稚蟲。卵孵化後形成的這個階段僅維持數分鐘,肢體展開後就變成稚蟲了。蜻蜓和豆娘的稚蟲都稱為水蠆,都在水裡生活,並且用鰓呼吸。在稚蟲的這段期間,可能會在水中待數個月到甚至23年不等。到終齡幼蟲的階段結束時,水蠆會上岸羽化成蟲。在羽化的過程中,蜻蜓會將體液注入翅脈,讓翅膀慢慢變硬。蝴蝶羽化僅需數分鐘,但是蜻蜓羽化則要好幾個小時。等到最後翅膀硬了就成為成蟲,在陸上生活並繁衍後代。

3.一般動物的交配通常是生殖器對好就進行交配,但是蜻蜓交配的過程就很繁雜。之前提過,雄性的蜻蜓有兩個生殖器官,一邊是輸精管,一邊是交配器。在交配之前,雄蜻蜓得先彎曲身體,將第九節的輸精管移至第二節的交配器。接著,雄蜻蜓會到水邊等待雌蜻蜓。一旦等到之後,胸蜻蜓會用第十節的上肛附器夾住雌蜻蜓頭部,雌蜻蜓則會用輸卵管接近雄蜻蜓第二節的生殖器,進行受經。但是,因為蜻蜓交配有時要將近半小時,所以一旦有天敵靠近,是非常危險的。事實上,動物交配時最容易被天敵吃掉。

4.蜻蜓產卵的方式就如大家常常講的「蜻蜓點水」,因為蜻蜓幼蟲要在水中生活。其實除了蜻蜓點水外,還有許多種方式。所謂的「打針式」就是講卵產在水中的泥土裡面,可以防止天敵吃掉。等到孵化、有行動能力後,就能較容易逃避天敵了。摸魚式則是蜻蜓憑感覺,將卵放在水草或其他水生植物上。但是就較危險。挖土式則是將卵產在水邊潮濕的土壤中,等到孵化後稚蟲就直接跳進水中。如果沒有及時跳入,就會死亡。所以,蜻蜓產卵和水質、水域的判斷很重要。因為蜻蜓是以是否反光決定水的存在與否,所以會反光的汽車擋風玻璃也會成為蜻蜓產卵的地方。但是經過風吹日曬,這些卵的生存率其實是零。

主持人:
哇!小小一隻蜻蜓原來有這麼多有趣的知識!我對蜻蜓的基本習性已經清楚了,那麼對於不同科的蜻蜓要怎麼分別呢?除此之外,關於蜻蜓和豆娘還有沒有其他的知識或特性?

無霸勾蜓小青:
要認識台灣所有蜻蜓的科別,先寄住一個口訣:村姑慶功宴。依照諧音和台語的發音,村代表春蜓科。姑代表勾蜓科,就像我一樣。慶代表蜻蜓科,功代表弓蜓科,宴則代表晏蜓科。春蜓科的蜻蜓複眼分最開,有半個複眼的距離。勾蜓科的兩複眼距離較春蜓科近,但是不相連。蜻蜓科的物種兩個複眼貼在一起,屬於較中小型的蜻蜓。弓蜓科的蜻蜓頭胸部有亮麗的金屬光澤。晏蜓科的蜻蜓兩個複眼就擠在一起,且少有停棲的時候。
另外,蜻蛉目的昆蟲翅膀邊緣都有翅痣,是其飛行時重要的構造之一。這個構造也被運用在飛機上,讓飛行時更穩定。翅痣通常是白色或黑色,可以當作判斷種類的依據。在2006年時,台灣發表了三個新紀錄種,分別是長尾蜻蜓、秋紅蜻蜓和黑翅蜻蜓。這些多半是隨著冬天的東北季風和夏天的西南季風遷移到台灣的物種。

主持人:

蜻蜓的生態原來這麼豐富!其實,蜻蜓也是一種生物環境指標,因為只要水況稍有變化,蜻蜓就難以存活。因此,保護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事。今天的生物大發現節目就到此結束,希望觀眾們好好收藏無霸勾蜓小青分享的知識喔!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YouTube著名頻道分享(uvuvwevwevwe onyetenyevwe ugwemubwem ossas)

在資訊科技化的時代,為了滿足大家娛樂的需求,於是社交媒體、線上遊戲和影片分享的功能正如火如荼的發展著。大家所熟悉的"YouTube"就是一個很大的影音平台。

當然啦,同時也要有許多人創立頻道,上傳影片,並且讓大家評論。

以下是不同種類中幾個比較有名的頻道,跟大家分享:

遊戲

Sevirman
MobiShare

Wun Wun
Jumbo
Nahz
Diamond Nuggets

籃球

NBA Countdown
MJO Mixes
World of Basketball
NBA on TNT

教育


Ted-Ed
JunyiAcademy
民視科學再發現

「Youtube」的圖片搜尋結果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
圖片來源: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google.android.youtube&hl=zh-TW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7月"三字經"

這個月,悶又熱;
破紀錄,常常見。
做防曬,不可少;
紫外線,要小心。
開冷氣,看溫度;
不開低,才省電。

=============

雷陣雨,急又猛;
要出門,帶雨具。

=============

去旅遊,到外國;
東南亞,中日韓。
能滿足,最快樂;
選地方,很重要。

去旅遊,在台灣;
自由行,好選擇。

=============

好假期,過充實;
出遊去,平安歸。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惡人有惡報

有一隻狡猾的老鼠對一隻呆呆的大象說:我要跟你比速度!
大象說:好啊!
老鼠說:我們要藉由交通工具來比賽。我用賽車,你用卡車!
大象說:可是卡車比賽車慢呢!
老鼠說:但是卡車才裝得下你啊!
大象說:這不公平!
老鼠說:不然,在你屁股上裝噴射火箭啊!這樣我和你的速度都很塊,不就公平了!
大象直接說好了。

終於,比速度的一天到了。
過程中,大象和老鼠可說是競爭激烈。但是這時老鼠的賽車因為撞到旁邊的樹木,所以有點損壞掉。大象就趁這個時候開始向前猛衝。
心腸不好的老鼠這時對大象說:把噴射火箭轉向自己屁股的那一邊,會更快!
老實的大象就照做,結果可憐的他,屁股都被燒得焦黑了!大象馬上從天空掉下來。
老鼠得意的開著他的賽車過去看,但是賽車突然失控,老鼠被從天空掉下來的大象壓成了......一塊"鼠"餅。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來吐槽!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甲蟲的生態觀察

一隻隻披著鎧甲的戰士,各自有自己的特徵及習性—這就是台灣昆蟲種類最多的鞘翅目,也就是我們統稱的甲蟲。甲蟲包括象鼻蟲、步行蟲、吉丁蟲、步行蟲螢火蟲……。其種類相當多樣,占昆蟲所有種類的40%,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何不讓我們跟著甲蟲的腳步,一起進入鎧甲的戰士王國……

甲蟲之所以被稱為鞘翅目,就是因為前翅變得相當堅硬,形成翅鞘。翅鞘可用以保護用來飛行的後翅。飛行時,前翅可以控制方向,就像方向盤一樣。鞘翅目的昆蟲都是完全變態的。甲蟲多半有咀嚼式的口氣,肉食性、草食性到腐食性都有。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鞘翅目昆蟲:

首先,我們來看看象鼻蟲。象鼻蟲有一個器官很像長長的象鼻一樣,其實是牠的口氣。象鼻蟲的口氣末端有鋸齒狀構造,被咬到會很痛。牠的觸角長在嘴巴上面,是甲蟲裡面唯一的一種。另外,大家印象較為深刻的,應該就是會做搖籃的捲葉象鼻蟲吧!捲葉象鼻蟲會把葉子捲成一球,可能是卵或幼蟲。另外還有球背象鼻蟲,雖然體長短,但是殼很堅硬。其中,小圓斑球背象鼻蟲頭部有四個斑點,大圓斑球背象鼻蟲頭部有三個斑點,白斑球背象鼻蟲的斑點是白色的。現在堵住河道的布袋蓮,其原生地的天敵也是象鼻蟲。布袋蓮象鼻蟲會在氣室裡生長,最後讓布袋蓮無法生存。這種蟲很適合做生物防治,說牠是戰士一點也不為過。

瓢蟲也是甲蟲家族中的一員。可分作肉食性的和植食性(草食性)的。肉食性瓢蟲背部會比較有光澤,主要食物是蚜蟲。植食性瓢蟲的背部則有毛,看起來不那麼光亮,以植物葉片為食。西方有個傳說:把瓢蟲放在婦女的手上,爬到指尖的位置後往哪個方向飛,則她的先生就來自那個方向。

甲蟲家族中還有兩個「麻吉」:吉丁蟲及叩頭蟲。叩頭蟲的頸部有腳鍊狀的結構,讓頭部能自由上下運動。而且若將叩頭蟲至於地面或桌上,會利用與生俱來的「叩頭」本領把自己彈得很高,再掉下來。虹彩叩頭蟲是台灣的保育類叩頭蟲,頭部有橘紅色條紋。

埋葬蟲則是甲蟲家族裡面的分解者,牠們會群體把動物屍體分解掉之後,再當作食物養育下一代。一開始他們會先剃毛,再分泌一些化學物質到屍體上,作為防腐的功能。最後分割成肉球,運送到巢穴裡面。其實,過程中誰要做甚麼事是以位階的高低區分,位階高低就用打鬥來決定。

家蟲家族裡面的賽跑選手則是六隻腳都很修長的步行蟲。這種蟲主要是以黑色或褐色為多數,行走速度非常快。其中有一種俗稱苦瓜蟲的步行蟲會分泌化學物質並從屁股噴出,噴出時會有爆炸聲。這種物質具有腐蝕性,眼睛被噴到會有失明的風險。

天牛則是甲蟲家族中觸角較長的。公天牛觸角可長至身長1.5-2倍,母天牛的觸角長度也接近身長。天牛因為有明顯的大顎,所以常被誤認為是鍬形蟲這種昆蟲是植食性的,會以樹液或葉子為食,是害蟲之一。而且天牛會破壞植物的木質部,讓一些樹木會枯死。

甲蟲家族裡有一群小燈籠們,也就是螢火蟲。營火蟲的翅鞘是軟的。牠發出的光是經過氧化還原反應後產生的。其中只有少數的能量轉換為熱能,發出來的光不會有灼熱感,稱之為「冷光」。螢火蟲的雄蟲發光器有兩節,雌蟲就只有一節。螢火蟲的生存會受到光線的干擾,所以有些地區會將高速公路上的車燈以板子擋住,也會關掉路燈。這就是為了能讓螢火蟲的生存不受干擾。

甲蟲的生態相當的奇妙,不論是短跑選手步行蟲、會發光的螢火蟲,或是漂亮的瓢蟲,都有許多奧妙之處。當然,在探究自然生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傷害牠們,才能維持生態的和諧。

神遊螢火蟲世界

五月夏日小宇一家人走訪客家桐花祭,晚上當然不能錯過與「火金姑」的浪漫相遇。這是小宇第一次看「成千上萬」的螢火蟲,爸爸說其實沒有那麼多,只是因為眼前一片亮光閃閃的錯覺。小宇發現螢火蟲的翅膀和前胸背板都有些微的不同,發光器也不太一樣。他對這些會發光的小生物感到相當好奇,決定明天好好搜尋資料、仔細研究。

倦遊歸來,小宇很快進入了夢鄉……

「咦?你為什麼會在這邊啊?」 一隻巨大的螢火蟲就站在小宇眼前,對著他說話。「你好,我是小宇。我只記得睡前在夜觀螢火蟲,後來就在床上呼呼大睡了。」小宇回覆這隻巨大螢火蟲。「我是博士螢,歡迎你來到螢火蟲世界,為了讓你體驗我們的生活,你必須變成一隻螢火蟲。」結果,博士螢剛說完後,小宇馬上就變成了一隻公的黑翅螢成蟲,閃著特定的節奏,開始他的驚奇之旅。

「你好,歡迎你來到這個家族。」螢火蟲同伴們熱情的歡迎小宇的到來。不久後,博士風馳電掣趕到現場,開始跟小宇分享螢火蟲的知識:

螢火蟲是鞘翅目螢科的昆蟲。所以簡單來說,螢火蟲是甲蟲的一種。但是後來雌光螢科的昆蟲也被併入螢火蟲,因為這種昆蟲發光的行為也很明顯,只不過主要是雌蟲會發光。全球的螢火蟲中有2000多種,台灣有紀錄的螢火蟲總共有54種。但是研究人員認為可能還有新種類,所以估計可能至少有70種。

台灣的螢火蟲當中可以依照棲地分成陸生、水生和半水生的螢火蟲。這種分類是以其種類幼蟲的生長分布進行分類。台灣絕大多數的螢火蟲是陸生,少部分是水生,半水生只有鹿野氏黑脈螢而已。螢火蟲的幼蟲身體有12節,在陸地上生活的螢火蟲不論是幼蟲或是成蟲都會利用氣孔呼吸。但是水生的螢火蟲會有另外一種呼吸的器官:氣管鰓,因為這樣才能長時間待在水中。

螢火蟲的成蟲也可以進行分類,分成日行性、夜行性和日夜行性。日行性的螢火蟲幾乎不會發光,或是發出非常不明顯的點狀光。弩螢就是日行性的螢火蟲中的一種,這類螢火蟲長得像蟑螂,而且飛行和行走的速度都很慢。夜行性的螢火蟲就會發光,以吸引異性的注意並交配、繁衍後代。日夜行性的螢火蟲則會在白天或是上半夜發現,這些螢火蟲有的也會發出點狀光,但是較日行性的螢火蟲亮。

螢火蟲的發光原理過程中雖然有很多化學的反應,但是簡單說來就是:螢火蟲體內的發光質若碰觸到氧氣,就會經由發光器將光線發出來。這種光只有極少部分是傳出熱能,大部分以光能為主。所以這種光溫度低,不會灼傷。螢火蟲呼吸進入體內的氧氣可以控制是否接出發光質,進行發光。

還有,螢火蟲如何區分雄雌呢?最明顯的是用於夜行性螢火蟲,可以從發光器判斷,如果有兩節發光器、光線亮度強,並且善於飛行、運動,就是公的。如果體型較大,躲在草叢裏面、只有一節發光器、發出的光線微弱,且較不善運動,就是母的。日行性昆蟲沒有發光器,或是發光器不明顯,就要用觸角辨別。公螢火蟲會比母螢火蟲的觸角還要長,這是因為要利用化學信號找尋母螢火蟲。另外,螢火蟲的食性也很容易了解:幼蟲是肉食型,多數只吃蝸牛或蚯蚓。少數兩種都會吃,也會吃白蟻和螞蟻,甚至吃掉自己的同類。例如黑翅螢、端黑螢等。成蟲口氣退化,進會吸花蜜、喝露水等,屬於草食性。

台灣的螢火蟲中比較常見的有:黑翅螢和黃緣螢。顧名思義,黑翅螢翅膀是黑色的,另外有橘色的前胸背板。黑翅螢家族包括:黃胸黑翅螢、紅胸黑翅螢、紋胸黑翅螢(簡稱紋螢)和擬紋胸黑翅螢(簡稱擬紋螢)等。黃緣螢也是依照特性取名的螢火蟲。牠的翅膀邊緣是黃色的,居住在水田附近。具有橙黃色的前胸背板以及黑色的翅鞘,會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水田附近找到。

「鈴鈴鈴」 是鬧鐘做早操的聲音,小宇突然覺得天搖地動,耳邊彷彿聽到 「我們會想念你的,再見!」原來是螢火蟲們依依不捨的和小宇道別。

小宇在夢中神遊了螢火蟲的世界,還學到了許多螢火蟲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到螢火蟲是環境的指標,只要環境有任何變化就會離開,尤其是光害會讓螢火蟲無法交配、生殖。所以大家要做個有禮貌的訪客,觀賞螢火蟲時,不要用手電筒也不要用閃光燈,把美好的感動留在腦海就好,讓螢火蟲可以快快樂樂的生存下去!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台灣的森林王國


這一趟,充滿芬多精的氣味;這一趟,盡是蓊鬱的景致;這一趟,看到旺盛的生命力。台灣的森林王國原來是如此的美妙!從低海拔、中海拔到高海拔,都充滿了豐富的生態。台灣的林相豐富,讓我們來一趟探索森林之旅,感受台灣森林之美……  

在講森林之前,先來看看台灣的地形。台灣高山多,因為附近的板塊擠壓。最高的山是玉山主峰3952m。台灣的地質其實很「年輕」,而且比較破碎。所以水土保持就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森林的樹種大多是深根性植物,可以防止邊坡地帶土石流所形成的災難。這就是森林的重要性。
 
台灣的森林可以分成三個區域:低海拔森林(0m-1500m)、中海拔森林(1500m-2500m)及高海拔森林(2500m-3600m)。低海拔森林的特性就是溫暖、潮濕,生物的種類多元。大部分植物都是闊葉的型態,而且生長受到人為干擾很嚴重。而且生物間的競爭激烈,一個區域內很少只有一種植物。相思樹是代表數種之一。這種事是很好的木炭來源,因為非常耐燒。相思樹的種子是黑色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相思豆(小實孔雀豆)。油桐也是一種常見的植物。油桐的種子可以榨出桐油,並製成油漆。好的油漆其實很重要,因為可以讓以前的木造屋子能防水、防蟲。還有就是貴竹。貴竹是用途很廣泛的植物,除了長出貴竹筍外,還可以製作飾品、鷹架、陷阱或是蓋房子、作家具等。 

其實,這種環境很容易遭到大規模的浩劫,業就是人類的砍伐。當一處成荒地時,最先長出的都是葉片大、成長快速的先驅植物。像是野桐、雪桐、白袍子、構樹和江某等。江某是大家熟悉的「池上便當」盒子的材料。因為江某的木頭顏色較乾淨,而且生長速度快,可以用完即丟。低海拔森林中也有樟科和桑科的植物。樟科植物包含樟樹、豬腳楠、香楠和大葉楠等。桑科植物包含榕樹、雀榕等。榕樹的氣生根碰到地面後,會形成支柱根。此外,蕨類、藤蔓、哺乳類、鳥類動物都是這裡的生物。 

以上大概就是低海拔森林的概況。中海拔森林雲霧繚繞,是真、闊葉林混合的地方。這邊的環境潮濕、陡峭,而且因為水氣瀰漫,所以視線不佳。這邊的植物以檜木為代表。檜木生長緩慢,但是壽命可長達數千年,而且相當粗壯。檜木可分成兩類:紅檜和台灣扁柏。這些植物都有芬多精,讓小蟲子或小動物不願靠近。這兩種樹要如何分辨呢?紅檜的樹幹會在地表附近就分岔,扁柏的樹幹會在比較末端時分岔。兩種是以扁柏的經濟價值較高,因為其樹幹更加筆直、堅硬,而且不會像紅檜的樹幹中間還有中空的情況。這邊溫度不高,而且因為潮濕而不容易火燒山,所以樹都很健康、長壽。檜木是建材的一種,因為非常堅固。這邊的闊葉植物包括樟科及殼斗科的植物。殼斗的的樹樹幹也相當堅硬,而且果實上會有殼。松鼠、台灣黑熊、山豬、猴子都會食用。殼斗科植物的種子可製成標本。中海拔上也有杜鵑花和先開花後長葉的山櫻花、木棉等植物。中海拔的植物葉子也有些會變色。此外,也有許多半寄生植物:宿主凋謝時就自力更生,宿主成長茂密時就開始寄生。山羌、長臂金龜也常見在中海拔。 

中海拔森林看似生物種類還不少。但是高海拔森林中,因為環境嚴苛,所以物種就較稀少。常常見到整片山坡都是同一種植物的現象。這邊就只有針葉林了。高海拔地帶紫外線強烈,容易曬傷。這邊的樹主要有三類:台灣鐵杉、台灣雲杉和台灣冷杉。鐵杉樹形類似紅檜,雲杉樹形類似扁柏,且枝條上常有蟲癭。冷杉有很香的味道,但是其枝條脆弱。3600m是台灣的森林界線,在這個海拔以上,只有一些灌木叢或小草能生存。灌木如玉山圓柏,其枝條演化成順應風向的形狀。還有大面積覆蓋地表的玉山箭竹。它是嚙齒類動物的食物,也可以做水土保持。在南湖大山上,有一種罕見的植物:南湖柳葉菜。這種植物是生存於森林界線以上最北端的植物。 

此時,我希望自己是森林中的一棵樹,一顆站挺挺、筆直的大樹,徜徉在大自然懷抱,體驗廣闊自在的感覺!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生態攝影

大自然的美,往往只是一瞬間,稍縱即逝。藉著生態攝影的技巧,可以捕捉到許多壯麗的美景、生物的行為、大自然的景觀等。生態攝影有許多目的以及價值,當然也要遵守生態攝影的倫理,像是不傷害動植物……等。今天邱老師生動活潑的教學,讓我們了解生態攝影的作品、倫理、重點、價值、分類、裝備及使用相機的技巧,彷彿走入了生態攝影的大觀園。

攝影就是一種藝術,一種著重於光線、色彩及景物的藝術。攝影也是種美學,關於如何安排景物、鋪設故事情節、設定時間感的美學。生態攝影的作品相當具有價值性,不論是梅山一帶生命力旺盛的黃花杜鵑(川上氏杜鵑),或是東眼山可見到的庫氏山珊瑚表面的細毛、能在墾丁見到的印度鞭藤於葉子末端捲起的部分,在鏡頭前或照片上都呈現的相當美麗。生態攝影其實也包括天象的捕捉,像是利用相機架在望遠鏡上,拍攝彗星、銀河系、行星或其他星體的照片。

生態攝影如果是用以得到生物的照片,則攝影時可以著重以下幾點:生物的外觀、生物的連續動作、生物與生物的互動等。生態攝影又有哪些價值呢?第一讓人聯想到的是記錄生態的景象。當然,如果在進行物候調查的研究時,可以做為生物的習性證明。其次,在研究日誌裡也可以記載實際拍照的情形及成果。以上是偏向於學術方面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可以透過攝影觀察到大自然的現況,並且培養環境關懷的視野。這也是最根本的道德。

說起道德的部分,有時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些生態攝影的照片相當漂亮,其實多半都是假的。其中一種作假的方式就是用強力膠將生物固定在枝條上,讓牠不會動或是極力掙扎。像是鳥類看似正要起飛的照片,可能就是被固定住想要掙扎的那隻鳥。還有一種相當殘酷的做法就是:將會擋住攝影對象的樹木砍掉,以清楚捕捉到攝影對象的樣貌。這些完全是抹煞了生物生存的權利以及自由活動的權利,如果被發現甚至有觸法的可能。所以,遵守生物的倫理道德,才能成為好的生態攝影師。

其實生態攝影可不侷限於生物的部分,捕捉天文、水文、地質、光線、地理景觀等照片也都是生態攝影的一種。生態攝影主要能分為三類:生物、地景、生態系。生物的部分單純紀錄鳥、蟲、禽、獸、花、草、魚、蛙、蟹等動物的外觀,並且較不著重於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地景類主要拍攝水的變化(雲、霧、雨、雪、露、霜)、石頭的模樣、自然景觀(山、丘、河、湖、海)及大自然中的光線。生態系則可視為以上兩類的結合,也就是將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及整個生態系統拍下來,是生態攝影中最難的種類。

生態攝影有許多種類,那麼進行生態攝影時需要準備哪些裝備呢?相機當然是主角。另外,為了不同的攝影需求,可以準備不同的鏡頭更換,讓相片更有特別的效果。如果需要用到相機的時間較長時,也得攜帶相機的備用電池,免得在關鍵時刻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遺憾。記憶卡盡量多帶幾片,避免儲存空間不夠。閃光燈的需求則自行調整,三角架可以避免拍攝時手部的震動而影響照片的品質,所以也是重要的配備之一。

專業的攝影師通常都會使用所謂的「大砲」,也就是鏡頭很長的那種相機。當然,我們是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大砲」的,通常都用「傻瓜相機」較多。「快、握、穩、瞄、準、換、高、趣」正是傻瓜相機的使用要領。以下是每個要領的說明:快-拍照及取景的速度要快,因為有時最美麗的畫面只有一瞬間。
-注意拿相機的姿勢,繫帶也要掛在手上。直拍及橫拍的拿法也得注意。
-讓自己的重心放低,較為穩定。例如以蹲姿拍照,比較不會跌倒。
-使用兩段式對焦法:先輕按快門對焦,再按一次拍照。
-讓拍照時的色溫、色彩及按下快門的時機準確。
-拍照可以換個角度、位置或光線,比較豐富。
-畫質及質感要高。
-將照片拍成有故事性、趣味性的作品。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讀來令人感傷!如果我可以用攝影技巧在剎那間捕捉夕陽永恆的美麗,那麼就能翻轉「只是近黃昏」的心情了。可見生態攝影的作品很具價值!


青蛙知多少

圓滾滾的眼睛、強韌的後腿、鼓著大大的鳴囊、背部許多的斑紋,牠跳、跳、跳。猜中了嗎?對!這就是青蛙的特徵。台灣總共有33種青蛙,分成六科:蟾蜍科、樹蟾科、狹口蛙科、樹蛙科、叉舌蛙科以及赤蛙科。青蛙們都有很強的生命力,會用各種方式躲避天敵。青蛙也有各式各樣的叫聲,多為求偶用…… 感謝陳王時老師今天為我們揭開青蛙的奧秘,精采的課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青蛙的身體構造很簡單,大致上就只有四條腿和身體的部份。青蛙的前腳都較為瘦小,後腳則相對較粗壯。這是因為青蛙會以跳躍的方式來活動,和蝗蟲一樣。青蛙的骨頭其實是軟的,因此從高處往下跳不會受傷。此外,青蛙還會捕食筆自己小的弟妹做為食物。青蛙的生殖方式是靠母蛙大量產卵以提高存活率,也就是「以量取勝」。公青蛙求偶時會唱歌,吸引母蛙的注意。唱得比較大聲的青蛙表示身體較強、健康,容易得到母青蛙的喜歡。其實,青蛙有許多天敵,像是蛇類或鳥類。為了躲避天敵,青蛙發展出許多躲避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直接逃走,爬上樹冠或跳走。有些會利用天生的保護色,讓敵人認為有毒性或是被混淆;有些則是鼓起鳴囊,嚇跑敵人;有些則利用裝死的方式。說到這裡,我不由得佩服青蛙的高智商!

青蛙會利用肺和皮膚呼吸。這是因為青蛙的肺發展得比較不完全。青蛙的幼蟲蝌蚪則是用腮呼吸,就像一般的水生生物一樣。蝌蚪的呼吸構造中,入水口是在嘴巴的位置,出水口是在左前肢的附近。但是狹口蛙科的青蛙出水口在腹部的位置。青蛙的視力其實相當不好,僅能辨別物體的輪廓線,無法辨別其細節。但是青蛙對動的物體相當敏感,一看就能知道大小及可能會是什麼物體或動物。看到比自己大的就有可能是天敵,「三十六記,走為上策」。看到和自己一樣大的,有可能是同類。看到比自己小的就可能會去捕食。雖然青蛙的視力不好,但是他的鼻子和耳朵(鼓膜)功能都很好。

青蛙在游泳時眼睛不會進水,是因為他有一對「蛙鏡」-也就是與生俱來的下眼瞼。青蛙游泳時,下眼瞼會由下往上合起來,讓水不易進入。青蛙的下眼瞼是完全透明的,方便讓青蛙在水中看到外面的事物。鳥類的下眼瞼則是會從外往內合起來。青蛙的捕食動作大致上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大家常在一些介紹生態知識的電視頻道中,常看到外翻舌頭快速黏起來的方式。這種捕食的速度相當快,試用於麵包蟲、蚯蚓、蛆這類的獵物。過程差不多僅僅0.15秒左右。第二種方式是直接撲向獵物再將其吃掉。這些適用於蚱蜢這類較大的食物。除了特別的補十方式外,青蛙的皮膚也有許多奧妙喔!青蛙的皮膚會保持濕潤以獲取空氣,而且還會隨著環境、氣候甚至是情緒而變成不同的顏色。多半為變身或變淺。

青蛙的一生會經過卵、蝌蚪、幼蛙、成蛙等階段。青蛙的卵大多為黑色或白色。卵的形式有分散在水面上的、成為一團的和成串狀的。蝌蚪是雜食性,在水中吃藻類或昆蟲。到後期會陸續長出後肢及前肢。之後就會爬上水面,吻部(口部)和呼吸方式改變後,就變成了幼蛙。

蟾蜍也是青蛙的家族之一。蟾蜍由青蛙演化而來,因為生長在陸地的環境中,所以外觀就和青蛙不同。蟾蜍因為在岸邊,水份就相對比水中少很多。所以蟾蜍的皮膚比青蛙粗糙。還有蟾蜍比較不擅長跳躍,四支腳的長度都差不多長。大部份蟾蜍也具有毒性,這是青蛙叫不常有的特徵。台灣的蟾蜍共有三種,分別是盤古蟾蜍、黑眶蟾蜍以及中國樹蟾。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的繁殖期大部份都錯開,連生長的環境也不同。盤古蟾蜍多分布於高山上,黑眶蟾蜍都在平地到丘陵之間;盤古蟾蜍的繁殖期在89月一直到隔年的23月,黑眶蟾蜍則是從23月到89月;盤古蟾蜍的耳後線下方有粗粗的黑色線條,黑眶蟾蜍則有黑色的眼眶,指甲也是黑色的。有著過眼帶的中國樹蟾則和樹蛙類的青蛙習性類似,只不過骨頭結構與蟾蜍相同而被稱為樹蟾。

除了這三種蟾蜍之外,台灣還有30種蛙類。其中可以分成狹口蛙科、樹蛙科、赤蛙科和叉舌蛙科。狹口蛙科的青蛙嘴巴都較小,但是多半聲音都很宏亮。就如小雨蛙,其身長只有22.8公分左右,但是他的鳴叫聲可以傳到25公尺外的距離。這些青蛙的鳴囊都是黑色的。樹蛙科的青蛙善於爬樹,因此腳趾上有吸盤的構造。樹蛙可以分作褐色和綠色的。綠色的樹蛙中又有含白側線及不含白側線的。褐樹蛙有很大的吸盤及三角形淺色斑,艾氏樹蛙有很明顯的掌突,面天樹蛙有X形斑紋,布氏樹蛙有4條褐色縱帶,斑腿樹蛙背部則有「又」字型的條紋。可見樹蛙的身上有許多不同形狀的紋路。

叉舌蛙科的青蛙都較為粗壯,皮膚也較不平滑。其中的海蛙具有相當明顯的斑紋,很像大一號的澤蛙。赤蛙科的青蛙身體修長,多為流線型,善於跳躍、游泳。其中代表的牛蛙體形相當大,可達20公分長。牛蛙的腹部是白色的,有淡紫色的斑紋。赤蛙科的青蛙中除了牛蛙外,都有背側褶。


青蛙各式各樣的特徵是不是很有趣呢?「蟈~~」下次看到青蛙時,可以靠近一點觀察,看牠們如何快樂生活。當然,更重要的是不濫捕、不破壞青蛙的棲地,這樣我們人類才能成為牠們的好鄰居。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金面山攻頂記

在金面山山腳下,有一個青蛙群居的棲息地。其中有個三代同堂的青蛙家族,分別是爺爺老朋、爸爸阿正、媽媽玲玲和雙胞胎兄弟大明、小明。由於山區近日大雨不斷、小雨不停,好不容易今天天氣放晴,年邁的老朋建議青蛙兒孫們到山上踏查走走。媽媽玲玲準備了簡單的午餐後,一家人背著背包興高采烈的出遊了。

他們正要走上環山步道時,聽到了強烈的水流聲。大明拉著小明過去了解情況,驚奇的發現一個瀑布!但是這裡怎麼可能有瀑布呢?經過爸爸阿正的解釋,原來這是前幾天下雨後累積在山裡頭,一直流出來的水。這些水的沖刷力甚強,可以侵蝕石塊,甚至讓石塊崩落。另外,為了不讓山腳下的居民受到這些水的影響,在其正下方有設置了一個小水壩。

體驗了力量相當大的流水後,沿途到山腰時,他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葉子:一種是葉柄在葉子中間的,另一種是葉柄在葉子底部的。媽媽玲玲解釋:如果葉子的葉柄在底部,則這個葉子不會太大,因為支撐不了。大葉面的葉子多半葉柄都在中央,因為這樣可以平均支撐重量。還有一些葉子的底端會分泌一些物質,供螞蟻食用。螞蟻多半會和這種植物互利共生。

就在這時,大明和小明發現了樹枝上有根枝條怪怪的,再靠近一點看,原來是尺蠖蛾!爸爸阿正解說:尺蠖蛾的幼蟲是擬態高手,常常變成像樹枝的樣子,讓敵人完全沒辦法發現他的存在。尺蠖蛾幼蟲和其他蛾類幼蟲不一樣,僅僅兩對腹足。所以其爬行方式也於一般的蛾類幼蟲相當不同,總是會拱起背部。另外,他們還有看到燈蛾的幼蟲和一些有毒蛾類的幼蟲。甚至還有一隻蛾的幼蟲會分泌毒性相當強的氰化物呢!

走著走著,爸爸阿正指著一根枝條上長出的一塊東西,也就是蟲癭。此時,小明突然尖叫,因為這東西對他而言實在很噁心!沒錯,這是植物受到小蟲子的刺激而形成的不正常發育、增生的現象。會引起癭的昆蟲多半為蜂、蠅這類的昆蟲,稱為造癭昆蟲。這些昆蟲會將化學物質注入植物內部,讓植物長出癭。癭裡面有個小空間,可供昆蟲生長。癭有觀賞及研究價值,在葉子、枝條或花朵的地方都有可能可以看到這種現象。

原來癭是那麼奇妙的東西,真令這對雙胞胎兄弟感到驚訝。就在此時,媽媽玲玲「哇」的一聲,原來她發現了一大片的芒萁。芒萁可以當作中藥,也可以用來編籃子,因為其纖維很硬,不易斷掉。為甚麼芒萁能長得如此旺盛呢?原來這可是隱藏了數學原理喔!芒萁最根本的枝條上兩邊會長出葉子,之後那根枝條會分成兩根枝條。兩根枝條分成四根,四根再分成八根…這就是它生長的規律性。

原來植物裡面也有數學元素!大明和小明對大自然更感到驚訝了。但是,他們親眼目睹一件更驚奇的事:有棵樹已經腐朽了,怎麼上面還有香菇?其實,應該說菌類才正確。因為這上面長的是木耳和有毒的菌類。這些菌類都會群聚生長,一起吸收枯木剩餘的養分,這就是「寄生」。除了有生物長在腐木上,還有石頭上滑滑的青苔及石壁上大片的地衣,都不是長在土裡的生物。可見有的生物生命力真的相當的強。

大明和小明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沿途都以小跳步的方式前進。一個不小心,「啊!」前面傳來小明的慘叫聲—他被芒草割傷了。原來芒草葉子上面有含矽成分的微小鋸齒,如果用手指從末端往葉子根部刮過去,就會受傷。但是相反方向就不會。看來這個知識小明一輩子都忘不了喔!

春天的陽光穿過樹梢、微風徐徐吹來,真是令人心曠神怡。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的生態知識。大明和小明決定好好研究金面山生態,下次再來金面山攻頂一次!


探究蝴蝶生態奧妙

披著漂亮的衣裳、優雅的吸食花蜜,你會想到什麼呢?答對啦!就是我們生活中常常見到的蝴蝶。蝴蝶是昆蟲的一種,和蛾類都屬於鱗翅目的昆蟲,但是蝴蝶的外表通常比蛾鮮豔,被人們喻為 會飛的花朵,真是不為過。

和蛾一樣,蝴蝶的身上有許多鱗粉。不同顏色的鱗粉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蝴蝶翅膀上五彩繽紛的顏色。大部分的蝴蝶鱗粉都是無毒的。如果蝴蝶的翅膀碰到東西了,鱗粉自然會剝落並附著至物體上。所以抓完蝴蝶後,手上都會布滿著鱗粉。其實蝴蝶腳上也有鱗粉,只是比翅膀上少很多。蝴蝶剛羽化時顏色會最鮮豔,那是因為蝴蝶變成蟲時會不斷飛行,讓鱗粉漸漸掉落。蝴蝶的鱗粉還可以保命:如果誤入蜘蛛網時鱗粉會自然脫落,讓蝴蝶不會被黏住。蝴蝶的翅膀可以防水,是因為如果蝴蝶的翅膀吸過水後,就會變皺,進而影響到蝴蝶的飛行。蝴蝶有兩對翅膀,前翅用以飛行及控制高度,後翅則用以控制方向。所以前翅如果破掉或斷掉,會讓蝴蝶無法飛行而緊急狀況時不容易逃生。後翅出問題只是讓飛行時不容易控制方向,並無太大問題。此外,靠近身體部分的翅膀顏色會比較深,是為了吸較多熱而傳導致身體上。陽光較大時蝴蝶的翅膀是合起來的,是為了要讓受熱面積縮小而不會太熱。反之,在陽光較小時,蝴蝶通常會將翅膀打開以吸收較多熱能。

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會經過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節肢動物有兩個特型:外骨骼及身體可分成數節。在幼蟲的時期,毛毛蟲會一直脫皮,是因為外骨骼無法承受一直長大的身體。每脫一次皮,幼蟲就增加一個齡期。在化蛹前最後一齡的幼蟲就是終齡幼蟲。各種種類的蝴蝶齡期並不一樣,有四零至十一齡的。此外,每一個齡期的長度並不固定,要取決於幼蟲成長的速度快慢。蝴蝶的蛹有分為吊蛹及帶蛹。蝴蝶的蛹期會持續數日至數周不等,得取決於品種。

蝴蝶和蛾在生物的分類上屬於近親。其實就某方面而言,蝴蝶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蛾」。那麼,蝴蝶和蛾該如何區別呢?蝴蝶的觸角通常呈桿狀或勾狀,末端會較粗。蛾類的觸角則粗細較無變化,但是上面可能會布滿細毛。其實蝴蝶和蛾有一些有名稱共用的物種,例如斑蝶及斑蛾、枯葉蝶及枯葉蛾、鳳蝶及鳳蛾等。在鱗翅目下面,蝴蝶包含弄蝶科、鳳蝶科、粉蝶科、蛺蝶科、小灰蝶科及喜蝶科 (台灣沒有) 等。

蝴蝶的食物主要是花蜜。蝴蝶都是用虹吸式的口器吸取花蜜。蝴蝶的大顎其實已經完全退化,大顎下方的小顎鬚已經演化成蝴蝶用來吸花蜜的吸管。每種蝴蝶的吸管長度不一。如果吸管伸進去正好是花蜜的位置,蝴蝶就能輕鬆的吸食花蜜。反之,如果花蜜的位置太淺或太深,就會造成蝴蝶不方便吸食花蜜。除了花蜜汁外,蝴蝶也常常在吸水。在濕地,有時可以看到成群的蝴蝶在吸取水分。蝴蝶吸取水分是為了要獲得鈉。並且,吸水的蝴蝶通常都是公的蝴蝶,很少有母的蝴蝶。公蝴蝶吸取水中的鹽分,是要在交配時給予母蝴蝶的。這樣的行為在科學上被稱為「鈉聘」。為甚麼鈉的成分對於母蝴蝶如此重要呢?因為如果母蝴蝶有著鹽分,可以提升產卵的數量。有時石頭上也會含有一些鹽分,蝴蝶會用自己體內排出的水分沾在石頭上,溶解出鹽分並進而吸收。其實在蝴蝶吸水的地方有許多蝴蝶的天敵,所以吸水的蝴蝶幾乎都是公的,並且會群聚活動。

既然蝴蝶有這麼多的天敵,那麼蝴蝶該如何自保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躲進較陰暗的角落。但是有時還是會被天敵發現。所以,偽裝成了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有些蝴蝶會偽裝成不能吃的東西或讓天敵分不清頭跟尾的地方。有些則為擬態成有毒的昆蟲。擬態有分貝氏擬態及穆氏擬態。貝氏擬態是無毒的物種擬態成有毒的。穆氏擬態則是有毒的物種互相模仿。這些都是蝴蝶自保的方式。

小小的蝴蝶,大大的學問。這堂課讓我認識了蝴蝶生態的奧妙,同時,對蝴蝶那雙用來飛越千山萬水的薄紗翼翅更是震撼不已—原來這就是生命之美!

蟲蟲的故事

漂亮的蝴蝶、辛勤的蜜蜂、修長的蜻蜓、討厭的蟑螂與惱人的蚊子,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昆蟲。昆蟲是一個種類眾多的生物族群,對環境或有益、或有害。一種昆蟲可於一個領域裡被視為害蟲,而在另一個領域裡成為益蟲。蟲蟲世界原來這麼的精采豐富!

昆蟲屬於節肢動物門中的六足亞門,和蜘蛛與螃蟹等節肢動物不同。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些比較常見的昆蟲。

昆蟲的身體構造分三部分,分別為頭、胸、腹。另外,昆蟲還有兩對翅膀及三對腳,只不過有些昆蟲已經退化。昆蟲則有分完全變態及不完全變態,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之一。蝴蝶的口器通常是彎彎的,長得很像吸管。另外,蛾也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之一,常常會和蝴蝶混淆。如何分辨這兩者呢?可以從觸角來看。蝴蝶的觸角到後端會越來越粗,蛾的觸角則不會。蝴蝶和蛾都是屬於鱗翅目。

蜜蜂和螞蟻也都是完全變態,並且屬於膜翅目。蜜蜂和螞蟻都具有強烈的社會行為,並且蜂巢及蟻巢中都有階級之分。蜜蜂分成蜂后、雄蜂及工蜂。螞蟻則分成蟻后、雄蟻、工蟻及兵蟻。螞蟻的生存環境廣泛,主要是因為強烈的社會行為讓螞蟻們彼此幫助。螞蟻會和蚜蟲互利共生:螞蟻保護蚜蟲,牙蟲分泌蜜露供螞蟻食用。屬於螞蟻的紅火蟻以及類似螞蟻的白蟻都具有侵略性。

另外,蚊子及蒼蠅也都是完全變態的動物。蚊子都會用刺吸式的口器來吸取人類的血液。且蚊子只有一對用來飛行的翅膀,因為另一對翅膀已經退化成了平衡桿。聞次飛行時翅膀振動速度快,因此會有嗡嗡的聲音。

除了完全變態的動物外,也有不完全變態的。像是脩目的竹節蟲。最常看到的竹節蟲多半為棉桿竹節蟲。竹節蟲是善於擬態的動物,可以偽裝成樹枝。竹節蟲都發散氣味來吸引異性,而且公的竹節蟲比較小,母的竹節蟲比較大。這是因為母竹節蟲身體內有許多卵。

蜻蛉目的蜻蜓及豆娘也屬於不完全變態。蜻蜓點水的動作是為了要產卵,並且蜻蜓都會將卵產於較清澈的水中。蜻蜓及豆娘也是易混淆的動物,可以藉由靜止時翅膀的姿勢來分辨。蜻蜓和豆娘的幼蟲都稱為水蠆。

大家常常聽到的蟋蟀、螽及蝗蟲也都是直翅目。這些動物後腳都很粗壯,適合跳躍。蟋蟀及螽斯都會摩擦翅膀以發出聲音。蝗蟲則是利用後腳摩擦翅膀而發出聲音。此外,蟋蟀及蝗蟲鳴叫都是因為求偶。

臺灣昆蟲的祕密花園這堂課讓我對昆蟲有更多的認識,真是獲益良多!

台灣低海拔生態環境

台灣擁有多樣化的生物及環境。從低海拔、中海拔至高海拔,都有豐富的生態活動。當然,低海拔的生態是讓我們最熟悉的。在此,讓我們來探究、認識低海拔的生態環境。

海濱環境正是低海拔環境的種類之一。海邊讓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夏天燙燙的沙灘。沒錯,因為海邊的環境很開闊,所以夏天的陽光照下來就會讓海邊的溫度相當高。但是到了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吹著,會讓海邊的溫度比較內陸的地方低上許多,特別是北部。此外,海邊的空氣也充滿著鹽分,因為海水裡有許多鹽。因此,海邊的環境是相當惡劣的。

為了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在海邊棲息的各種生物都發展出了自己的適應方式。有些植物就會在牠們適合開花的時候將花朵開大一些,比較容易吸引到昆蟲幫忙授粉。還有些植物會生長的比較矮小,以避免強風的吹襲。除了這些以外,馬鞍藤以及濱剪刀股都會將根埋入土壤深處,在海邊乾旱時吸取較多水分。石板菜則是利用肥厚的根莖儲存水分。木麻黃將葉片退化,減少水分的蒸發。林投的果實相當堅硬,但是牠重量輕的特點讓流水能傳播種子。蒲公英則用「小雨傘」勾著種子隨風傳播。

除了海邊的環境之外,濕地的環境也是屬於低海拔的環境之一。濕地有分人工濕地以及自然濕地。人工濕地如水田、茭白筍田等,自然濕地像是湖泊、溪流、池塘。白鷺鷥就是濕地中常常見到的生物之一。稻子、空心菜、芋頭、筊白筍、蓮子等都是濕地的食物。以茭白筍而言,我們都是實用其根部,根部之所以會肥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菇黑穗菌的寄生。蓮子則是蓮花的種子,其果實蓮藕也是一種食物。蓮藕中有孔洞的結構。蓮花和荷花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和睡蓮不同。蓮花的葉子是挺出水面的,睡蓮的葉子是貼在水面上的。

當然,也有的水生植物是沉在水底下的。例如馬藻的根、莖、葉都在水中。馬藻的葉子細長,是為了因應水的流動。還有部分的水生植物是漂浮在水中的。像是常常見到,分布廣泛的浮萍。浮萍的根在水中,莖和葉在水面上。大萍及布袋蓮也是漂浮在水中的水生植物。其中布袋蓮是一種台灣的入侵種植物。布袋蓮會造成什麼危害呢?首先,布袋蓮繁殖速度快,如果大量繁殖就會佔據大量水域空間,甚至造成阻塞。其次,大面積的布袋蓮會擋住陽光,影響水底下的生物。布袋蓮的莖部氣室膨大,使其得以飄浮於於水面之上。

從觀看教學影片吸收很多低海拔的生物資源,充實的影片內容是最好的行動老師。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台灣的野鳥世界

擁有堅強的一對翅膀,牠們不畏風雨、不怕烈日,為了找尋適合居住的地方,總是昂首飛越千山萬水……,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鳥類。全世界的鳥類總共有大約9800種,從極地到熱帶雨林都能發現其蹤跡,可見其分布相當廣泛。現在,讓我們乘上鳥兒的雙翼,和他們一起遨遊、一起探險!

全世界生物分布中可以分為七個區域:古北區、新北區、東洋區、衣索比亞區、澳新區、新熱帶區。古北區的鳥類位於歐亞大陸的北方,如蒙古、西伯利亞、歐洲等地區。新北區則是指在北美洲加拿大、美國一帶。東洋區則是從台灣、東南亞到印度、西亞等地理區域。衣索比亞區泛指非洲大陸的地理區域。澳新區就是我們所說的大洋洲,紐、澳及一些太平洋島國都屬於這個區域。新熱帶區包含拉丁美洲一帶,主要是生活在熱帶雨林的鳥類。其實還有極地區,也就是南北極的部分。在這些區域中都有鳥類的存在,可見全世界都有不同種的鳥類。

鳥類中最大,也就是身長最長的鳥是鴕鳥。鴕鳥的蛋相當重,蛋殼也相當厚。鴕鳥的眼珠甚至與高爾夫球差不多大呢!鴕鳥的翅膀已經退化,所以牠並不擅長於飛行。但是鴕鳥卻相當擅於走路及跑步,鴕鳥瞬間跑步的距離可達70公里/時至90公里/時。鴕鳥主要生活在沙漠中,白天時沙漠溫度高,蒸發上來的熱氣會扭曲其身形,讓天敵會搞混,就像爐火上方的景物一樣。鴕鳥其實擁有很多鳥類的紀錄,主要是因為其身形。不會飛的鳥類中身形較大的也有企鵝。最大的兩種企鵝分別是皇帝企鵝及國王企鵝。

台灣有600多種鳥類,可以分成以下幾類:留鳥(包含台灣特有種)、候鳥(包括春夏、秋冬候鳥)、過境鳥、迷鳥及籠中逸鳥。留鳥的定義是指一種定居在一個國家中的鳥,包含特有種。特有種指的是只能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才能看到的鳥。候鳥是從一個的國家到另一個國家,並暫時停留於另一國家的鳥。停留時間通常數個月左右。過境鳥也是暫時停留的鳥類,只是停留數天而已。迷鳥是因為颱風、亂流而讓鳥被帶到非原本的生存地,成為迷鳥。籠中逸鳥是人類飼養的鳥從籠裡脫逃或被放生的鳥類。以下是這些種類中的鳥類:

留鳥:都市中的麻雀及綠繡眼正是最佳的範例。另外還有喜歡吃植物的果實的白頭翁及水邊常見的白鷺鷥。白鷺鷥有分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及蒼鷺。另外還有擅長吃魚的夜鷺。夜鷺吃魚總是從魚頭吃起。還有一些像大捲尾、大冠鷲等凶猛的鳥類。在水邊會看到的白腹秧雞以其「親情」為名,因為它不像一般鳥類長大後離開父母,反而會留在父母旁邊,照顧較小的雛鳥。八哥則是超級會學講話,連台語都會呢!還有象徵「喜」的喜鵲,叫的時候總會讓人們相當開心。當然,台北市的市鳥台灣藍鵲,一直都是台灣人的寶貝。

台灣特有種:台灣有27種特有種鳥類,在此列舉部分:白頭翁、帝雉、藍腹鷴、畫眉類(白耳畫眉、冠羽畫眉、小彎嘴畫眉、大彎嘴畫眉、台灣畫眉、) 八哥、五色鳥、台灣朱雀、台灣竹雞、冠戴菊、台灣藍鵲等。有些較漂亮、叫聲好聽的鳥類以前常是有錢人的寵物。

候鳥:台灣的候鳥有分春夏候鳥以及秋冬候鳥。春夏候鳥會從3月待到8、9月在台灣避暑,秋冬候鳥則會從9月待到3、4月在台灣避寒。杜鵑就是一種夏候鳥。八色鳥、高蹺鴴、家燕和大家所熟悉的黑面琵鷺也都是候鳥。

過境鳥:台灣是鳥類長途遷徙的中繼站,這些長途遷徙的鳥類就是過境鳥。過境鳥停留天數不超過10天,例如灰面鵟鷹、紅尾伯勞等。

迷鳥:被亂流會不穩定的氣候帶到台灣的鳥類。如曾經發現到的埃及雁、鵜鶘。

籠中逸鳥:因人為疏失而逃出飼養籠子,或刻意被放生的鳥類。這些鳥類多半會對環境造成衝擊。

台灣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除了賞鳥之外,保育鳥類更是我們該學習的課題。
近年來,國道環境建立生物廊道就是一個很好的友善措施,例如國道1號台中交流道、高科交流道為了鷺鷥鳥類繁殖族群便在99-102年設置主線及匝環道護欄架設防護網 、製作「當心候鳥」告示牌與修剪靠近道路樹木。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台灣能成為鳥類未來的天堂。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漁夫生態札記,這邊將會有一些關於生態的資訊喔!